stolle

Tip for Health

压力山大?小心压垮健康!
2020-12-11
压力山大?小心压垮健康!

  一般的日常活动,如准备大考、上台演讲、甚至是与心仪对象表白,都可造成压力。适当的压力一种动力,压力初期能活化身体机能;但长期的压力,包括心理(紧张情绪)与生理(过度疲劳)可让身体承受过度,影响的不止是心情,还可造成各种健康问题,尤其是对免疫力的影响。在马来西亚,有51%的年轻人在工作上都会面对至少一种压力。而研究指出,压力小则可导致焦虑、疲劳、腰酸背痛,影响工作表现与生活,大则导致容易生病受感染、慢性病等疾病。     压力对身体健康可造成的五大影响     1. 免疫力失衡: 容易生病、受感染   一个平衡的免疫系统可有效抵抗病菌感染与疾病,维持身体健康。然而,因各种身心压力导致身体产生的皮质醇,可抑制免疫系统功能,导致抵抗能力不足,病菌入侵便会增加生病受感染的机率;还可加重过敏等发炎症状,引起免疫失衡,身体失去维护全面健康的能力。     2. 肥胖   人体在面对压力时,肾上腺会释放大量皮质醇,使身体立刻释放糖原,提供能量供您应付压力处境。这可使一个人的食欲大增,导致摄入过多的热量,引起脂肪的堆积,导致肥胖的问题。研究也显示,皮质醇可降低代谢率,导致容易发胖;并且增加胰岛素水平,促进脂肪的合成。     3. 精神疾病   如果您在处于长期压力下,应该也有过失眠、记忆差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不佳状况。许多的精神疾病都与心理压力有关,其中常见的包括忧郁症与焦虑症。医学研究显示,压力时所释放的荷尔蒙,可影响大脑对于记忆和情绪的调节;长期的压力可使大脑神经元减少,影响大脑控制压力的能力,因而增加患上精神疾病的机率。     4. 肠胃问题   肠道菌群的平衡,即较高的肠道益菌数量,可确保消化道系统的正常运作。然而,研究发现过度的压力,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,坏菌的滋长可导致各种肠胃问题,如: 便秘、腹胀、消化不良等,甚至增加受感染的机率。     5. 心血管疾病   长期的身心压力也与全球的头号杀手-心脏病、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有关。研究显示,身体释放大量的皮质醇,可增加血液中胆固醇、血糖与血压的水平,并能导致血管发炎,使血管斑块沉积,引起动脉硬化,增加换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   资料参考: Healthline

了解更多
运动过量反而老得快? 运动前后吃对很重要
2020-11-27
运动过量反而老得快? 运动前后吃对很重要

  疫情当前,许多人都开始居家勤运动。有一句话说三分练,七分吃,无论是为健康或享瘦,需知为了让减脂效果事半功倍,饮食占了绝大的部分。想要高效率减脂,增肌减脂是最有效的方法。通过肌肉锻炼,肌肉量的增加有助于提升基础代谢率;加上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,如跑步、骑脚车等,所消耗的热量将提高,燃脂效果更佳。   许多人都认为运动量越大,效果会更好。但事实上,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,过量的运动不但可导致肌肉疲劳、增加受伤的机率,还可使身体产生过量自由基,进而破坏体内细胞,加速老化。长期过量的自由基不但可加速皮肤老化,还可影响免疫力,增加受感染的机会。   俗话说人如其食,只要吃的对,运动的效果也能事半功倍。今天让营养师教你运动前后该如何吃,才能提升运动表现,帮助身体快速恢复,并让减脂效果事半功倍,预防自由基伤害。     运动前:补充足够淀粉类,提升运动表现     运动前的一餐,可决定运动时的表现及效果。运动前两个小时建议可摄取比例1:1的淀粉与蛋白质,其中足够优质淀粉的摄取,如全麦面包、糙米饭、蔬果,可为接下来的运动储存能量,并延长运动时的耐力和爆发力,让锻炼效果更佳。     运动后:补充足够的淀粉类、蛋白质及高抗氧化食物     运动后的一餐是补充能量与增肌的关键,适当地摄取淀粉,如地瓜、水果、燕麦及米饭有助于刺激胰岛素,促进肌肉的合成;同时搭配高蛋白质食物,如牛奶、酸奶、鸡蛋、鱼肉,以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与生长,淀粉与蛋白质摄取的比例应是2:3。   运动可使身体产生自由基,而体内自由基若过量可造成老化。因此运动后,饮食中也应摄取高抗氧化的食物,如蓝莓、苹果、花椰菜、菠菜、洋葱、姜黄,以清除体内自由基,预防氧化伤害。     日常饮食:摄取足够蛋白质     每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,是维持肌肉量与代谢基础的一大关键。减脂期若忽略了蛋白质的摄取,反之可导致肌肉量与代谢下降,未来体重更容易反弹。因此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,尤其是动物来源蛋白质,是增肌减脂的重要关键。蛋白质的摄取量因年龄、运动强度及健康状况而异,依体重计算,成人建议每日摄取每公斤0.8克的蛋白质,而运动健身者则建议每公斤1.2-1.4克的蛋白质摄取量。   资料参考: Healthline

了解更多
放屁不停?别在肠道养坏菌了!
2020-11-13
放屁不停?别在肠道养坏菌了!

  您是否常有便秘、腹胀、甚至是放屁等肠胃问题?这也许与您肠道菌群的失衡有关!这些寄居在您肠道的1000多种细菌,分别为好菌和坏菌,数量可是比人体的细胞还多上10倍。研究发现,它们可影响肠胃的健康、正常运作、免疫力甚至是您的心情!   一个健康,平衡的肠道菌群,有着数量较高的好菌比例;这些好菌能确保消化系统的有效运作,并能在肠道粘膜上形成保护层,防止坏菌入侵导致感染,并能抑制它们的成长。良好的免疫力,即人体抵抗病菌和感染的能力,能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与平衡,保持身体的全面健康。   然而,若免疫力虚弱,肠道的坏菌便可过度滋长,与好菌相互竞争,小则可引起放屁、便秘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甚至是消化不良等肠胃问题;大则可突破粘膜,入侵人体,导致我们生病受感染、食物中毒等。另外,压力、睡眠不足、高糖油盐饮食、过量饮酒、或过度使用抗生素也是可导致菌群失衡的原因。     如何改善肠道菌群?     1. 多吃高纤维食物   研究发现,多吃蔬果、豆类、坚果类、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,有助于促进肠道好菌:双歧杆菌 (Bifidobacteria) 的成长,及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多元化,促进肠道健康。无法被人体消化的纤维,可被特定的好菌消化,促进其成长。     2. 多吃发酵食物   已经过发酵的食物,如酸奶、酸菜与泡菜富含好菌: 乳杆菌 (Lactobacilli),有助于减少肠内有害病菌。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酸奶的含糖量;摄取过多高糖食物反而可减少好菌的数量,甚至不利于身体健康。     3. 补充免疫营养素   一个良好、平衡的免疫力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关键。通过补充富含特定IgA与IgG抗体的免疫健康食品,有助于直接减少肠道坏菌,并促进好菌的数量与活性,同时有助于活化免疫力,远离疾病的威胁,维持全面健康。     4. 适当解压   压力不但可影响心情,还可引起各种健康问题;而扰乱菌群,造成肠胃问题是其中之一。适当地放松解压,如进行冥想、散步或运动是维持良好心情、肠道菌群的平衡与身体健康的关键。     5. 摄取足够水分   我们的人体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正常运作。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,有利于肠道粘膜的健康,并有助于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全面健康。炎热的天气,也别忘了及时补充水分!  

了解更多
吃对食物, 精神加倍!这5种食物能有效提神
2020-10-30
吃对食物, 精神加倍!这5种食物能有效提神

  最近感觉特别累,精神大不如前?有时大白天,也难免会有感到疲倦的时候。除了喝咖啡可提神,吃对食物,不只营养满满,精神也加倍!今日让营养师推荐你5种有效提神的食物,带你轻松告别疲劳感,活力一整天。     1. 鸡蛋   人人都爱吃的鸡蛋,是个非常有助于提神的食物。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能给予饱足感之余,也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,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。此外,鸡蛋里含量最高的一种氨基酸-亮氨酸有着刺激细胞产生能量的作用,并有助于增加脂肪的分解,产生能量。     2. 姜黄   咖喱的关键食材之一-姜黄源自于印度,是个被人类广泛使用千年的香料和药草。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姜黄的主活性成分-姜黄素,经千多篇科学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、保肝排毒保健功效,且有助于增强新陈代谢,是个提神醒脑的超级食物。但也有研究指出,姜黄里的姜黄素含量只有3-5%,在人体内的吸收率极低;因此,营养师推荐选择纯度高的姜黄素,并有结合大豆卵磷脂,以提升姜黄素吸收率的配方,才能充分获得其强大的保健功效与好处。     3. 糙米饭   与白米饭相比,糙米饭含有丰富的纤维及较低的升糖指数,可稳定血糖水平,提供延缓而持续的能量。另外,糙米饭也含有大量的锰,这种矿物质有助于酵素分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,进而产生能量。     4. 深绿色蔬菜  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,是输送与储存氧气必不可少的营养素。饮食中缺乏铁可导致疲倦和疲劳;而深绿色的蔬菜,如菠菜、花椰菜与甘蓝是绝佳的铁来源。多吃深绿色蔬菜能补充铁之余,其含量也高的维生素C有助于提升铁的吸收,帮助身体正常代谢,提供能量。     5. 坚果   杏仁、核桃、腰果等坚果类含丰富的蛋白质、纤维与不饱和脂肪酸,适量地吃有助于提神,是个不错的零食选择。坚果所含的维生素与矿物质,如维生素B、维生素E、镁与铁都是有助于产生能量,减少疲劳的营养素。

了解更多
孩儿肥胖不是福!如何帮助孩子健康减重
2020-10-16
孩儿肥胖不是福!如何帮助孩子健康减重

  根据大马肥胖儿童儿科工作研究调查显示,我国每4名儿童,就有1人年纪轻轻就有超重或肥胖的问题;而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儿肥胖对健康可带来的后果意识并不高,着实令人担忧。孩儿肥胖不是福,关心孩子的发育成长不只要关注身高,也要关注体重秤上的数字。     ‘孩子在发育期间,可以任意吃’,这是错误的观念。     均衡的饮食,是孩子健康发育成长的一大关键。但绝多数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,只爱吃甜食、零食等重口味食物;而不吃蔬菜水果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,使家长们束手无策,任由孩子颠倒食物金字塔。甜食、零食、油炸食品这些孩子特爱的食物多数都含‘空卡路里’,不但热量高,而且营养价值低,多吃是使孩子容易肥胖,营养不良的一大因素,影响孩子的发育与健康。家长是孩子的榜样,很多时候父母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孩子,导致饮食偏重口味。     现代孩子活动少     此外,生活在这21世纪,多吃少动已成了城市人的常态。加上科技越来越发达,现如今的孩子已很少在户外活动玩耍,反而接触电视、手机、电脑和网络世界的时间越来越长,养成久坐不动的习惯,使热量消耗得少,再加上饮食的不均衡,使孩子容易‘横向发展’,导致脂肪累积,引起过重及肥胖的问题。     儿时肥胖,日后疾病多     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,而80% 的肥胖儿童长大了仍持续肥胖。肥胖的孩儿患上心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比体重正常的孩儿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孩儿肥胖能影响免疫系统,导致免疫失衡,增加孩子过敏、气喘的风险,并且影响他抵抗疾病的能力,导致孩子容易生病受感染,影响身体健康。因此,孩儿肥胖绝不可忽视,家长及早配合帮助孩子健康减重才是关键。     如何衡量孩子的体重?     要了解孩子是否有过重或肥胖,我们可采用BMI衡量。家长得先测量孩子的身高与体重,并以此公式计算BMI:体重(kg)/身高(m2)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,BMI数值介于25与29.9即为过重;超过30即为肥胖。然而,每个孩儿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体型和发育速度。因此家长可依照下列图表,根据孩子的年龄以BMI指数评估孩子是否有过重。   年龄 过 重 ﹙BMI≧﹚ 肥胖 ﹙BMI≧﹚  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2 17.7 17.3 19 18.3 3 17.7 17.2 19.1 18.5 4 17.7 17.1 19.3 18.6 5 17.7 17.1 19.4 18.9 6 17.9 17.2 19.7 19.1 7 18.6 18 21.2 20.3 8 19.3 18.8 22 21 9 19.7 19.3 22.5 21.6 10 20.3 20.1 22.9 22.3 11 21 20.9 23.5 23.1 12 21.5 21.6 24.2 23.9 图表资料来源:台湾行政院卫生署     健康减重的3大关键   要帮助肥胖孩子健康减重,家长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孩子并没有减重的意志力,需父母陪同建立【减重】的环境,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。     1. 确保饮食均衡   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,确保孩子每日摄取足够高纤维及营养丰富的食物,如蔬菜水果、谷类、豆类;蛋白质的摄取则可以鸡肉、鱼肉及牛奶等乳制品为主,以支持孩子的发育成长。     2. 少吃高热量食物   减少高脂肪、高热量食物的摄取,如甜食、零食、油炸食品;并选择营养丰富、低热量的水果、全麦面包、低脂低盐饼干等作为代替。     3. 增加运动量   除了均衡饮食,还有培养孩子少坐,多活动的习惯。家长可陪同孩子在户内一同做家务、跳绳、跑楼梯或做简单的体操等运动;或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,如在公园散步、玩耍、骑自行车等,不但可帮助孩子增加热量的消耗,帮助减重,还可促进亲子关系。  

了解更多
生活就是要快乐!让专家教你变得更快乐的秘诀
2020-09-25
生活就是要快乐!让专家教你变得更快乐的秘诀

  人的一生中就是要被快乐填满,才不枉此生。当我们在接触喜欢的人事物时,如享受美食,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快乐荷尔蒙-我们称它为多帕胺。多帕胺是人体的情绪传递员,负责将身体发出的信息传递到大脑。当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帕胺时,可使我们的心情愉快,感觉良好;可当多帕胺分泌不足时,郁郁寡欢、焦虑的心情可随之而来。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快乐,除了接触你喜欢的人事物,我们也可以靠饮食、运动和生活习惯去增加我们大脑中的多帕胺。     专家教你5种增加多帕胺的秘诀     1. 多吃蛋白质   多帕胺是由蛋白质分解后的其中一种氨基酸-酪氨酸所制成的。研究显示,多吃含高酪氨酸的食物,如牛奶、乳酪、豆类、鱼类和鸡肉可提高大脑里的多帕胺水平;而饮食中低酪氨酸的摄取可使多帕胺水平下降。     2. 少吃饱和脂肪   心情不好时总会想吃零食,可高饱和脂肪的食物,如油炸食品、蛋糕、饼干、肥肉等可干扰及破坏大脑的多帕胺。因此建议少摄取饱和脂肪,多摄取不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,如坚果、牛油果等,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及减少对多帕胺的干扰。     3. 多吃高抗氧化的食物   多帕胺容易被氧化破坏。多吃含高抗氧化成分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洋葱、大蒜、姜黄可防止多帕胺受损,提高多帕胺的质量。     4. 保持肠道健康   肠道被称是人体的 “第二个大脑”,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神经细胞,可产生许多包括多帕胺的神经物质。保持肠道环境的健康,增加体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多帕胺的水平,改善情绪。     5. 睡眠充足   我们的多帕胺水平在入眠时会自然下降,以让第二天的身体有充足的多帕胺水平。可若长期睡眠不足可使第二天的多帕胺水平大量减少,导致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烦躁。因此确保每晚睡足至少8个小时是维持多帕胺水平和心情愉悦的关键。     资料参考: Heho 健康 Healthline

了解更多
没时间运动?拉筋是个不错的选择!
2020-09-11
没时间运动?拉筋是个不错的选择!

  现代人生活忙碌,有时想运动却抽不出时间。而拉筋是个不错的运动选择,比起跑步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户外运动,拉筋在家就可完成,而且只需十分钟,强度低却效率高,即可放松肌肉,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姿势、改善背后疼痛甚至解压。     拉筋的6大好处     1. 增加柔韧性   规律拉筋有助于增加身体的柔韧性,让您在日常生活中活动更加自如,而且有助于保持平衡,预防衰老可造成的行动不便和降低跌倒的机率。     2. 促进血液循环   拉筋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增加流向肌肉的血液,不但能舒缓肌肉紧张和僵硬,而且还能减少肌肉修复的时间和改善肌肉酸痛。     3. 改善体态   长期坐姿不良或用错力可导致肌肉不平衡,影响体态。通过加强拉伸特定肌群有助于舒缓用错力的肌肉,改善肌肉不平衡和体态。     4. 改善和预防背后疼痛   肌肉紧绷不但可减少肢体的灵活度,而且还可增加背部肌肉被拉伤的机率。规律拉筋有助于增强背部肌肉,进而改善和预防背部疼痛,并降低拉伤肌肉的风险。     5. 放松解压   身心压力可导致我们的肌肉处于紧绷状态。所以压力大时不妨多拉伸脖子、肩膀和上背部等容易因压力大而紧绷的肌肉区域。     6. 减缓紧张性头痛   紧张性或压力所造成的头痛可影响工作和生活。除了均衡饮食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休息充足,拉筋有助于舒缓头痛的症状。     6种简单拉筋动作     拉筋时每个动作维持30秒,并保持正常呼吸。在拉筋时,肌肉应当有紧紧、拉伸的感觉;若有疼痛感,请先回到原本的姿势,再重心伸展一次。       资料参考: Healthline Heho健康

了解更多
白肉比红肉更健康吗?研究结果让专家也跌破了眼镜!
2020-08-28
白肉比红肉更健康吗?研究结果让专家也跌破了眼镜!

  人们普遍都认为白肉(如鸡肉、鸭肉或鱼肉)比红肉(如猪肉、羊肉或牛肉)更健康。因为红肉的饱和脂肪含量高,而饱和脂肪可导致血脂升高,影响心血管健康。相比之下,白肉的饱和脂肪含量较低,所以一般人都觉得多吃白肉比红肉来得健康,对心血管健康较为友好。     红肉与白肉都可影响胆固醇水平     美国近期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个传统观念。这项发表于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》上的研究分别比较了食用红肉、白肉与植物蛋白对胆固醇的影响。研究团队发现,当与植物蛋白相比较,这两种肉类都可使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。更令人讶异的是,不管是食用哪种肉类,都可同样影响胆固醇水平,只要饱和脂肪的含量相同,而并不像大家普遍所认为的,多吃白肉无妨,因为它总比红肉健康。     专家的建议: 非肉类蛋白质是降低胆固醇的最佳选择     对于这项研究结果,该研究作者克劳斯博士指出,饮食中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都不会大幅度提升胆固醇水平,因此建议无论是红肉或白肉,控制肉类的摄入才是关键,并选择非肉类蛋白质,如蔬菜、乳制品、豆类、坚果类及豆腐,最有利于血脂健康,是降低胆固醇的最佳选择。     资料来源: Science Daily: Red and white meats are equally bad for cholesterol

了解更多
防疫期间,小心别被骨痛热症“叮”上!
2020-07-22
防疫期间,小心别被骨痛热症“叮”上!
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我国今年连受着新冠肺炎与骨痛热症的双重打击。随着雨季来袭,又正值居家防疫期间,防蚊之心不可无!卫生部预计大马将在下半年迎来第二波骨痛热症,并呼吁民众加强防范意识,共同对抗这高居不下的疫情。   骨痛热症,也称蚊症或登革热,是一种由雌性黑斑蚊(埃及斑蚊及白线斑纹)所传播的传染性疾病。在全世界,骨痛热症是许多热带国家常见的疾病之一,在马来西亚每年夺命无数。   骨痛热症潜伏期为4-7天,常见症状包括发高烧、头痛、肌肉和关节疼痛、眼球后部疼痛、呕吐、食欲不振和皮疹,一般患者可在2-7天内痊愈。   可一次感染虽已免疫,但二次感染却可夺命!骨痛热症有多达4种病毒,所以首次感染者即使已康复,也仍有机会染上其他3种类型的骨痛热症,而且二次感染病情加重的几率比不曾感染骨痛热症者更高,严重可引发损害肺部、肝脏和心脏的严重疾病,甚至夺命。   骨痛热症至今仍没有药物可医治,患者都需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康复。因此预防感染骨痛热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防范措施,避免被蚊子叮咬,定时清洁容易有停滞水的地方如盒子、罐子、花盆,避免到感染性高的危险区域,喷杀虫剂消灭蚊子及维持平衡的免疫系统。   一个平衡的免疫系统是抵抗感染及加速痊愈的关键。维持免疫平衡的最佳方法包括均衡的饮食、确保充足睡眠、多运动及放松心情。   资料参考: 东方日报 星洲日报

了解更多
gotop